close
今天上專題課,老師拿前幾屆的學姊做的備審資料讓我們當參考
說實話,做備審資料,用老師的話來說,就是矯情到你媽都不認得你。
做作才有可能讓你進入你想上的那所大學。
下午的時候同學分享了一篇新聞,
「高中生推甄資料膨風空洞又矯情是誰的錯?」
標題下的很聳動又直白
其中的內容,真的很有共鳴
矯情封面、大家都一樣的平順人生、完美的人格特質.... 諸如此類
當所有人都一樣的時候,自己如何脫穎而出?
聽從老師建議,做出連自己也不相信的誇張做作的資料
連自己也不認得自己
why?為什麼會變成這樣?
講真的,當我寫出這樣矯作的字句的時候,我對自己感到不齒,太噁心
但是不這麼做,教授會選我嗎?
面試時我能大聲說,教授我可以說實話嗎?我跟給你的資料跟我本人不符合,我是為了要爭取入學資格所以才修飾完美
不,不可能
身為應屆生,對自己這樣的心態感到不屑,但我不可能不這樣做,對此感到可悲
原文網址:http://opinion.udn.com/opinion/story/7492/840360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